手术室里的幕后英雄!这支麻醉师团队“甘为绿叶、守护生命”
来源:百度新闻     时间:2023-04-03 22:08:13

中午12点,


(相关资料图)

在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手术室,

麻醉科医生张清还在忙碌着。

中午我们不休息的,吃饭也没准点,这么多年习惯了。”她告诉记者。

上海市最美女医生、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从医三十年来,尽管已多项荣誉傍身,但张清依然坚持在临床麻醉第一线,尽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2019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张清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近日,工作室从诸多参评工作室中脱颖而出,获评第十二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突破临床难题

注重人文关怀

发挥麻醉科的优势、减轻病人痛苦,是张清始终思考的问题,也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成立4年来,工作室团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突破创新,运用麻醉科优势减轻病人的疼痛,守护病人健康。

临床麻醉使用的x型气管导管胶布在对额、颌/面部、鼻部美容手术或者络腮胡手术病人不宜胶布固定,一些患者还会发生胶布过敏反应,为此,工作室发明了一种气管导管免外固定装置,不仅减轻了患者在手术当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导管移位脱出,也提高了主刀医生的手术操作的便捷度、精准度。

现有的神经阻滞针作用单一、没有留置条件,用于术后镇痛时不容易固定,病人需要反复穿刺、十分痛苦。于是工作室发明了一种吸盘式l型神经阻滞留置针,降低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在麻醉医师的眼中,手术没有大小之分,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术前要充分了解病情,评估手术风险,与病人沟通,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保持病人的镇静与合作。术中要关注病人呼吸、循环和每一步手术的操作,维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术后还有病情追踪随访。

张清认为,在麻醉过程中,人文关怀非常重要。

手术对患者来说是天大的事,对我们医生来说,如何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度,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为此,她和团队积极与第三方沟通,着手开发app,让患者能够通过app了解到整个手术的过程、手术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样的话,患者也对相关情况有所了解,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也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配合度,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张清说。

转化科研成果

培养后备人才

在临床工作当中,张清和团队基于临床课题,不断产出科研成果,造福更多患者。

团队实现了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临床各类手术中的应用,有效减少患者,特别是一些大手术、老年病人可能产生的术后并发症,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团队在大型手术、产科中运用自体血回输技术,通过回收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自身的血液,再重新回输到病人身上,让一些术中出血量大、抢救性手术得以安全实施。

张清介绍:

自体血回输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异体输血量、缓解血源紧张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因为异体血导致的过敏反应,规避了一些疾病感染风险。”

此外,团队利用麻醉技术来治疗一些难治型疾病、常见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超声引导颈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这种全新的疗法摒弃精神类药物治疗手段,不仅能缓解头痛、失眠、眩晕等症状,还能够减轻或治愈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

目前为止已经有比较好的效果,今后在麻醉治疗这一块,我们还将加大治疗范围,除了带状疱疹的诊治,还包括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的诊治等,让我们麻醉科走出手术室,让更多患者受益。”张清说。

令张清感到高兴的是,创新工作室不但出成果,还出人才。工作室创建以来,已有两位成员升为副主任医师并相继获得科研课题,两名成员取得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团队中的年轻医师在今年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麻醉知识竞赛中,作为上海唯一出线团队成员进入全国半决赛,获得优秀团队称号。

如今,张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9位成员在人文关怀、培训教学、科技攻关三条主线中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协作,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医疗创新团队。工作室还不断为静安区内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提供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与指导、麻醉质控讲解与培训,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科共同发展。

“甘为绿叶、守护生命;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张清将这句话作为自己和工作室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也鼓舞他人。她说:“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是麻醉医生始终不渝的使命。”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受访者供图

视频:傅雷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