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锰污染治理帮扶人员的一天 今头条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3-05-13 09:00:15

“小张,你今天跟着我们体验工作,不知不觉就会走一万多步。”在重庆市秀山县金星锰渣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研究员潘涔轩向记者说道,潘涔轩还是锰污染治理技术帮扶组(以下简称帮扶组)的成员之一。

潘涔轩在向记者介绍 金星锰渣场的具体情况


(资料图片)

重庆市秀山县、湖南省花垣县与贵州省松桃县并成为中国的“锰三角”,由于早期“锰三角”地区资源开采无序、生产粗放等原因,加之地处喀斯特地区,区域降雨强度大,导致这里锰污染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国家和地方组织了多轮锰污染整治,初步解决了一批锰污染突出问题。但由于锰污染问题长期积累、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目前治理工作还不够全面、系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2021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帮扶组为“锰三角”地区的锰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帮扶工作。那么,帮扶工作究竟都帮扶什么?记者就跟随帮扶组成员一起前往了“锰三角”去体验观察。

穿过市区,越过山头,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乘车来到了位于秀山县的紫金集中锰渣场。在这里,看到一车一车的锰渣正在进场入库。

“一般来说,对于锰渣场的治理首先需要调查渣场所处的周边环境,结合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渣场的风险级别。风险较小的渣场会采取制度管控措施;对于风险次之的渣场,将采取针对性原位治理措施;而对于风险较大的渣场,则需要转移处置。目前,有四个风险较大的锰渣场的锰渣将会运到紫金锰渣场集中治理。锰渣场的前期选址设计与后期建设运行,帮扶组都会全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从技术层面不断给施工方提出相关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筹建负责人岳波告诉记者。

紫金集中锰渣场

确认紫金锰渣场正在安全有序的施工后,帮扶组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个锰渣场进行情况勘查。在金星锰渣场,相比于紫金锰渣场黑漆漆的场景,在这里,锰渣已经被埋进了地下。

“现在这里正在开展阻断大气降水进入渣场的表面覆膜工作和堆体的整形工作。”潘涔轩介绍。沿着整个锰渣场,帮扶组对环渣场的截洪沟进行检查,“截洪沟的作用是把大气降水的地表径流快速排出。”而在锰渣场的另一侧,同时也在开展帷幕灌浆的施工活动,目的是防止地下水进入渣场内部。

金星锰渣场

由于金星锰渣场的位置截断了原有河道,上游地表水没有出处,为此,帮扶组建议通过建设涵洞把上游地表径流直排到河里去。

这些治理方案是怎么制定的呢?其中有个最基础环节就是涉锰区域环境现状调查。跟着帮扶组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渣场下方的渗滤液处理站。“通过对渣场渗滤液、地下水采样监测和分析,掌握废水水量水质、处理情况及周边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为渣场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高级工程师李洪刚介绍。

在勘查锰渣场的过程中,帮扶组时不时拍照记录需要整改的地方,并告诉施工人员如何处理。最后,对当地负责人给予了针对性的施工意见。

现阶段,由于资金、技术和治理时间的限制,对于历史锰渣库的处理主要采用环境风险管控的方式进行治理,待今后技术更完善时,进行更为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结束了秀山县的调研,帮扶组又来到花垣县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作为花垣县仅剩的一家锰矿企业,帮扶组将指导东方矿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水平提升。”潘涔轩说。

在东方矿业的生产车间内,潘涔轩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企业开展生产和环境现状调查,将初步形成相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从源头上实现对锰污染的根本控制。”

在离开“锰三角”的路上,正巧遇到一位锰企业负责人“拦住”了帮扶组的去路,积极请教帮扶组一些治理上的技术难题,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这或许就是帮扶组存在的意义。地方决心整治,企业主动积极,帮扶组提供技术,“锰三角”地区的污染整治正在朝科学的方向推进。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张韵晨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