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被动适应标准不如主动加压减排 华谊能化、上汽通用等以当下高投入换更长远健康发展 上海企业积极减排换来更多“水晶天”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3-08-12 07:03:55

近日,经生态环境部核定,上海去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分别为11596.59吨、6683.75吨、20197.9吨、1904.54吨,分别达到“十四五”减排目标的89%、67%、125%、163%。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


(资料图)

持续削减污染排放,“水晶天”越来越多。今年6月,上海PM 2.5月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76.7%的日子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

三大“主阵地”中,都有企业付出的身影

减排效果喜人,精准的追根溯源和高效的有的放矢是前提。

上海六大重点产业是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在发挥高质量发展示范作用的同时,也在上海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上海生态环境部门最新公布的源解析数据显示,去年上海97.4%的二氧化硫排放来自工业源,96.3%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和工业源,63.1%的挥发性有机物来自工业源和机动车。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处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上海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三大“主阵地”中,都有企业付出的身影。

一是全面取缔分散燃煤,严格控制燃煤污染,上海累计完成5000余台中小燃煤锅炉、4246家经营性茶水炉、300余台工业炉窑和25台集中供热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

二是严格产业节能环保准入、加强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数千项,对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提出更严要求,实施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三是推进交通绿色发展,构建“车—油—路”一体化同步治理体系,为淘汰老旧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一大批企业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多项主要污染物的持续大幅“缩水”,也需要时刻悬在排污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的排污许可制度。截至目前,上海超过3.8万家排污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排污许可管理的全覆盖。

排污许可相当于一份“合同”,标明企业每年允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总量、排放方式和去向等内容,要求企业作出承诺。一批无法满足排污许可发证条件或没有落实按证排污要求的企业被逐步淘汰。

通过收严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上海倒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去年底,针对冬季大气扩散条件不佳的情况,上海对320家大气重点排污单位提出要求:从11月到次年2月,月度排放量要在全年平均值基础上减排30%。这项冬防管理要求被载入排污许可证,通过跟踪评估和监管督促,将年度减排目标落实到位。

得到社会认可激励,形成价值认同闭环

如果排污企业只是为了达到要求而减排,上海的总体减排效果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拿出了勇气、智慧与远见卓识。

今年,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主动关停了一台年产20万吨的老旧甲醇装置,一年可减少排放氮氧化物3.44吨、挥发性有机物12.09吨。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唐燕国表示,其实这套装置提标改造一下可以继续运转,但从公司整体的战略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断舍离”更有必要,是用当下的高投入换未来更长远的健康发展。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工厂内,细微到汽车使用的油漆清洗剂,都能体现企业在环保投入上的远见——使用更昂贵的全水基清洗剂替代半水基清洗剂,可以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减少一半以上。

“十几年前建厂时,我们仅在机器人喷涂方面就投入了2亿元的设备,只为上漆效率更高、更环保。” 下转 4版(上接第1版)上汽通用汽车环保技术高级经理王宏表示,时至今日,这仍是行业领先工艺。同样体现超前环保意识的,还有工厂内的涂装废气治理设施,喷房废气采用沸石转轮浓缩加高温氧化焚烧净化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去除效率可达90%至95%。

主动担起更多环保责任,不能单靠企业“发扬风格”。在上海,越来越多的环保先行者因为勇于创新和付出,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激励,形成了节能减排的价值认同闭环。

去年,华谊能化投入1930万元新建中水回用项目,投运后平均每小时节约工业水400立方米、减少向黄浦江排放清净下水450立方米,每年减少排放化学需氧量78.84吨、氨氮3.942吨,在重金投入环保的同时,企业因此节省了大笔取水、排水费用。

最近,别克GL8的销量大幅增长,产品的绿色属性是关键加分项,其尾气排放即使被要求执行更严格的国标I型试验排放限值,但多项污染物排放值仍远低于限值,比如一氧化碳低于限值35.9%,二氧化氮低于限值87.8%。

“这种自我加压的投入和运维成本远高于达标排放,但我们觉得值。”王宏表示,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达标排放要求会不断调整,越来越严格,与其被动适应标准,一次又一次进行环保节能改造,还不如“一劳永逸”,一场“马拉松”跑下来,综合成本反而更低。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词:

新闻推荐